找到相关内容127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华严经义海百门

    见尘缘起无尽。理事中说。施一切众生。是檀波罗蜜。又尘相空无。即无非可防。无恶可断。是尸罗波罗蜜。又尘相空无所有。则缘心不起。息诸恼害。是羼提波罗蜜。又尘无体时执心自尽。离于妄念。是精进波罗蜜。经云。若能心不妄。精进无有涯。又以尘无性。心亦自寂。是禅波罗蜜。经云。不见心相。是名正定。又尘缘起无生无相空寂之理。是智慧波罗蜜。经云。色不生。是般若波罗蜜。生常以如理六度。修明其心。亦不碍事六度。饶益众生...

    法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2669598.html
  • 佛法是彻底改造人生宇宙、实现人类最高理想的权威科学

    ,学佛者更应过之而无不及。因为有了大愿,心力集中,勇力百倍,所以佛说:“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”。佛陀立六度之外,别立愿波罗蜜多为精进波罗蜜多助伴,用意即在于此。  佛陀为资粮位菩萨立欢喜真实等十行,达摩...大乘所修的六波罗蜜。  什么是六波罗蜜?一、布施:中有调伏众生愚痴的法施,拯救众生贫穷的财施,抑强扶弱、除暴安良的无畏施。二、戒律:中有转舍不善的律仪戒,转生善法的摄善法戒,利群的饶益有情戒。三、安忍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31069852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杂俎篇(二)

    ,今且依《成唯识论》略为说明大乘的修行。大乘的行门虽广有无量,然十种胜行(十波罗蜜》是其纲要。  甲、明数  十胜行者,就是十种波罗蜜多——(1)布施,(2)持戒,(3)忍辱,(4)精进,(5)禅定,...波罗蜜也有三种:①披甲精进,此如敌国相战,挂铠出门,则毫无畏惧;②摄善精进,上面是努力断恶,这是努力为善;③利乐精进,这是一方面努力断除自已的烦恼,以成自利,一方面又勤学佛法成熟有情,此名利他。静虑波罗蜜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75770425.html
  • 浅议和谐法门

    是即持戒忍辱波罗蜜多;利行者,是即精进波罗蜜多;同事者,是即禅定胜慧波罗蜜多。舍利子。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于长夜中。以四摄事摄受有情。于菩提行诸波罗蜜多而能随转。”(同上)这即是说,四摄法可以统摄六波罗蜜...更加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:“如《明网菩萨经》中说:‘菩萨处众生中,行三十二种悲,渐渐增广,转成大悲。大悲是一切诸佛、菩萨功德之根本,是般若波罗蜜之母,诸佛之祖母。菩萨以大悲心故,得般若波罗蜜,得般若...

    兆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45682059.html
  • 本初佛与立体曼荼罗之一种重要研究

    羯磨部之妙用。此若依六波罗密言之,金刚部之妙用,以菩提心为戒,即为尸罗波罗蜜而兼忍辱波罗蜜,实部即为檀波罗蜜,莲华部即为般若波罗蜜而摄禅那波罗蜜,羯磨部即为精进波罗蜜。此若更依现代之新名词新术语言之,...曾说,由此本初佛之普贤金刚性海,先出生四佛,次第示现四波罗蜜十六尊等诸尊,其文曰:   “从普贤金刚性海,出尘数加持色身,乃至,由   大圆镜智,厥有金刚平等现等觉身,则塔中方东阿   阙如来也...

    威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412386636.html
  • 荷泽大师证道歌考

      六度万行体中圆。   六度者,(一)自性一法不立,谓之布施波罗蜜。(二)本源自性清净,是金刚光明宝戒,是一切佛本源,是持戒波罗蜜。(三)无生法忍,是忍辱波罗蜜。(四)五蕴皆是佛性,是精进波罗蜜...-生+乂/(耾-耳))。三身四智体中圆。八解六通心地印。   上士一决一切了。中下多闻多不信。但自怀中解垢衣。谁能向外夸精进。   从他谤,任他非。把火烧天徒自疲。我闻恰似饮甘露。销融顿入不思议。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50288602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之禅波罗蜜(下)

    奋迅三昧等,无量诸菩萨三昧,不休不息,是名精进波罗蜜。   菩萨禅定力故,心清净不动,能入诸法实相,诸法实相即是般若波罗蜜。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   《大智度论》之禅波罗蜜(下)   六、修定与生天   (一)印顺导师《空之探究》p.32~p.33:   由于修习者的用心不同,而有得定,或依慧得解脱的差别。依佛法的因果法则,修...

    厚观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789888.html